這是我在 @PresidioBitcoin 量子比特幣峰會上演講的幻燈片: 簡而言之:我提議在比特幣中採用針對較小簽名(約 3KB,盡可能小)調整的 SPHINCs+ 的 sha2 參數集(SLH-DSA/FIPS-205)作為 PQC 簽名方案。
我也探討了 sig 類型在整個堆疊中的影響(例如 tapscript 的變更等) 最大的變化是 BIP-32 公鑰衍生不再有效(例如:依賴於此的只看硬體錢包),因為基於哈希的簽名不提供代數結構的類型。
從種子進行確定性密鑰衍生仍然受到支持,但不會有所謂的 "xpub"。
因此,我們可以針對單個密鑰的最大簽名數量設定較小的目標,並調整其他參數,以換取稍微較慢的簽名生成速度(驗證仍然很快),以獲得較小的簽名。 如果超過該最大目標,安全性會下降(128位 -> 112位),但不會立即崩潰。
因此,有可能達到一系列參數,使用的簽名比 ML-DSA(基於格的簽名)小或相當,並且私鑰和公鑰都更小: * SLH-DSA:32 字節公鑰,64 字節私鑰 * ML-DSA:2KB+ 私鑰,1KB+ 公鑰 權衡是沒有額外的結構來進行花哨的加密
不太靈活,但更保守 比特幣已經在各處使用 sha2 所有簽名都有某處的哈希函數 沒有引入新的加密假設(第一或第二前像抗性等),進行大量哈希運算是快速的,特別是使用向量化指令 + 硬體加速
編寫一些代碼和規格 😈 對於是否應該凍結/沒收硬幣的政治問題不太感興趣,等等等等 我認為這違反了比特幣的一個基本原則,我們必須抵制那些試圖協調有效重新分配財富的團體 這樣的價值損失大於 PQ 破壞
16.32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