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萊特幣的「銀對比特幣的金」敘事正在回歸嗎? 萊特幣於2011年由麻省理工學院校友查理·李推出,目的是為了補充比特幣,而不是競爭。 從一開始,它就將自己定位為比特幣的「數字銀」,擁有更快的區塊時間和更低的手續費,使其更適合日常使用。 當時,大多數山寨幣都是有缺陷的實驗——預挖、錯誤百出或完全是詐騙。萊特幣則不同。它遵循了比特幣建立的原則:透明性、開放性和穩定性。 查理·李公開推出萊特幣,提前宣布,並給社區時間準備。沒有風投資金參與,沒有預售,也沒有隱藏的分配。公平的原則不惜一切代價得以維護。 這種透明度在加密貨幣中是罕見的,即使在今天也是如此。 多年來,萊特幣贏得了作為該領域最安全和最具韌性網絡之一的聲譽。自推出以來,它的正常運行時間達到100%,並且仍然是運行時間最長的不間斷區塊鏈。甚至比特幣也無法這樣說。 萊特幣是為了耐用性和可靠性而建造的,但在一個由炒作和「熱門新事物」驅動的空間中,注意力逐漸轉移。 焦點轉向了ICO、風投推出的幣、Solana的迷因幣,以及隨之而來的任何趨勢。 與此同時,在所有的噪音中,萊特幣繼續運行,默默地完成它的工作。有人認為它的時代已經過去。 但在幕後,萊特幣的用戶指標持續上升。新地址迅速增長,交易量增加,通過網絡發送的美元價值持續上升。哈希率不斷創下歷史新高。令人驚訝的是,這些指標開始縮小與比特幣的差距。 萊特幣成為BitPay上使用最頻繁的加密貨幣,超越了所有其他幣——儘管它是最後被添加的幣之一。像Bitrefill和CoinGate這樣的公司也發布了類似的指標:萊特幣在實際消費中始終名列前茅。人們實際上在使用它,而不僅僅是持有它。 同時,機構也悄然將萊特幣納入他們的產品中。富達、Robinhood、PayPal/Venmo、互動經紀商和MoneyGram等公司都支持LTC。這不是因為投機,而是因為它是一種可信且可靠的加密貨幣。萊特幣也是你通常在Fox Business TV和其他新聞頻道上看到的三個代碼之一,與BTC和ETH並列。名稱認知度在那裡。 儘管萊特幣的使用量上升和機構支持增長,但市場尚未完全反映出來。網絡活動正在上升,鏈上指標創下紀錄,而萊特幣在全球最大的加密支付處理器上的支付量超過比特幣——然而價格行動仍然相對平穩。在這個領域,實用性和估值之間的這種差異並不常見。對於長期投資者來說,這是一個突出的機會。 而且,不僅僅是投資者在注意。即使是了解基礎設施的比特幣擁護者也重新認識到萊特幣在這個領域的角色,特別是在其實施MWEB之後。 簡而言之,萊特幣提供了大多數幣無法做到的: - 100%正常運行時間 - 無預挖 - 無內部人 - 乾淨、透明的推出 - 實際使用、流動性和全球認可,這要歸功於其可靠性 萊特幣在推進比特幣兼容技術方面也走在前列。它首先實施了SegWit,這使得萊特幣上首次進行了閃電網絡交易。它整合了MimbleWimble擴展區塊(MWEB),為用戶提供了更接近現金的支付體驗。現在,幾個智能合約平台也在萊特幣上構建,原因相同:安全性、一致性和長期性。 人們曾稱萊特幣為比特幣的「試驗床」,但這個稱號現在已經不再成立——尤其是現在萊特幣的網絡指標開始接近比特幣的時候。隨著比特幣逐漸轉向成為一種純HODL資產,而萊特幣繼續作為實際貨幣使用,這一趨勢可能不僅會持續,甚至可能會反轉。 現在,隨著ETF討論的升溫,萊特幣正獲得機構的新關注——甚至有公司將其納入他們的財庫。 這是有道理的。萊特幣在結構上類似於比特幣:去中心化、無預挖、無中央發行者。在一個越來越專注於商品和公平發行的監管環境中,萊特幣脫穎而出。 銀對金的類比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具相關性。 每天都變得越來越明確:比特幣是金庫。萊特幣是貨幣——稀缺、穩健且實際可用。它們共同在同一個穩健的貨幣生態系統中服務不同的目的。 雖然大多數網絡都面臨內部人拋售、創始人消失或集中財庫的問題,但萊特幣卻安靜地保持去中心化和社區運營。它已經經歷了大多數項目未經歷的事情——超越其創始人的自然演變。查理·李仍然在幕後參與,但該網絡從未依賴於單一人物。它不僅沒有消退,反而變得更強。採用增長,證明了網絡效應的重要性。 萊特幣經歷了各種炒作周期,並在這一切中不斷前行。它仍然在這裡,堅強地站著。開發者希望在經受住時間考驗的生態系統上構建,因為他們希望自己的工作能夠持久。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開始理解這一點。 無論你是個人、機構,還是尋找經歷過多個周期並仍在推進的資產的建設者,萊特幣都應該在你的雷達上。 「數字銀」意味著耐用性。在今天的市場中,這是一種優勢。
12.68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