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鏈上Meme,我個人認為主要有兩大方法論,一是敘事交易,二是地址挖掘,前者側重對市場的嗅覺和敏銳度,後者側重對數據的細心考究和分析。 這兩者不僅不衝突,而且往往需要結合起來運用。它們也對應了代幣上漲需要的兩股動力,即市場、散戶的合力,與莊家、鯨魚的拉力。 敘事交易,重點是這個代幣講了一個什麼樣的故事,它能不能引起市場共鳴,結合事件背景、創新性、熱度等方面,判斷一個代幣能走多遠。 例如$Ani、$Gork,是馬斯克旗下新產品催生的敘事,兼具影響力和趣味性,極易傳播;$Trump,$Pnut,是重大政治相關事件促成;去年的AI黑客松行情,考究的是Dev履歷和業界地位;$Neiro,$Pochita是狗狗幣概念的衍生;$Fartcoin,$Useless則強調加密虛無主義。 市場情緒好、散戶積極性高、流動資金多的時候,光靠敘事本身就可以催生市值幾十M甚至更高的Meme幣,而當行情較差的時候,就必須靠莊家控籌拉盤,通過漲幅來吸引注意力,典型的就是最近的$Aura,幾天時間從快歸零的狀態拉到230M。 要想抓住這類莊盤,最合適的方法就是地址挖掘,分析是否存在拉盤地址集群以及它們的意圖,又或者是通過此前積累的地址庫,找到蛛絲馬跡。而這種方法的缺點,一是非常耗費時間精力,因為拉盤地址往往是頻繁更換的,二是即使被看出了痕跡,一旦底部籌碼沒有控牢,莊家完全可以選擇棄盤,主動權完全在別人手裏。 無論是推特上的大KOL還是鏈上的車頭,大部分都是以敘事交易為主,這並非地址挖掘不好,歸根結底,是因為其具有反身性,一旦某個拉盤地址被分享出來,且知道的人越來越多,就意味著拉盤阻力越來越大,從而導致棄盤或者換地址。相較而言,地址挖掘是一個只適合小範圍分享的技術活,敘事交易則需要觸及越多人越好,畢竟共識才是敘事的核心。
112.66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