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對追隨者數量的痴迷真是逆向思維。 我看到有 50-80K 追隨者的 KOL 被自己的社群忽視,而擁有 3K 追隨者的帳號卻能用一條推文影響市場。差別不在於數字,而在於信任。 你可以輕易辨別購買的追隨者。高追隨者數 + 高互動,通用的評論與內容不符。這些帳號可能基於虛榮指標獲得品牌合作,但實際上沒有任何真正的影響力。 真正的考驗不是有多少人追隨你,而是當你寫作時,是否有人真的在閱讀。 我知道一些創作者在這裡待了六個月,轉發所有內容,利用 T4 項目的推銷來獲取曝光。當然,他們每條推文能獲得 30-40K 的觀看次數。但如果問他們對市場結構或協議設計的原創想法,你會得到沉默。 與此同時,擁有較少追隨者的建設者和研究者才是項目實際諮詢以獲取反饋的人。他們在做出真正決策的群聊中。 埃隆最近的機器人清理行動雖然殘酷,但卻是必要的。看到追隨者數量在一夜之間下降 30-50%(我自己也看到了一些我曾懷疑的帳號)揭示了這整個生態系統有多虛假。 優質項目和優質機構能夠從很遠的地方嗅出虛假的互動。他們寧願與擁有 3000 名真實追隨者的人合作,而不是 50K 的虛假追隨者。因為當你花費市場預算時,你希望真正的人看到你的內容。 諷刺的是,追逐追隨者數量實際上會損害你在最重要的人面前的可信度。真實的識別真實,而虛假的追隨者無法欺騙任何值得打動的人。 建立一些值得追隨的東西,而不是隨大流。 以下是我最喜愛的 30 位創作者,他們實際上為這個領域帶來價值(而且他們不會為了心智份額而爭鬥) 5K 以下: @bullish_bunt @sakshimiishra @CipherResearchx 5-10K: @0xCheeezzyyyy @kenodnb @RubiksWeb3hub @Jonasoeth 10-25K: @Moomsxxx @ahboyash @francescoweb3 25-50K: @eli5_defi @0xTindorr @arndxt_xo @CryptoKoryo @zerokn0wledge_ @Mars_DeFi @poopmandefi 50-100K: @hmalviya9 @splinter0n @stacy_muur @Defi_Warhol @TheDeFiPlug @0xAndrewMoh @the_smart_ape @defi_mago 100K 以上: @Axel_bitblaze69 @DefiIgnas @TheDeFinvestor @thedefiedge @DeFiMinty
6.72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