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幾個粉絲普遍問我,如果想做長線投資,哪個領域有很大的確定性和收益潛力? 我認為是機器人,尤其是人形機器人領域,這會是A股美股的長期超級主線。 今年年初的時候還和小🍑提起機器人板塊很像當年的新能源,回顧從2010-2021年,這段新能源主導的波瀾壯闊行情,誕生了很多大牛股,有特斯拉,寧德時代的行業巨頭,也有像理想,贛鋒鋰業這種階段性牛股 為什麼那麼對機器人看好呢,本質就是機器人對生產力和生產效率的又一次革新,屬於新一輪科技革命 未來這個領域一定是中美兩國新的角力場,當前人形機器人相當於2012-2014年電動車,處於0-1放量前夕, 和新能源週期類似,也會有5-10年的時間,走完一個週期(概念炒作,技術落地初期、技術更新迭代、大規模量產,成本價格內卷) 對於這個市場的規模,機構普遍認為10年左右大概是2萬億美元,當然馬斯克認為100億臺(這餅太大了) 怎麼去發現這些領域的牛股呢,我其實也不知道,只能按照自己的過往認知去判斷,牛股要麼有技術能力,要麼牢牢佔據供應鏈賣鏟子,要麼是製造領域的絕對頭部 目前階段參與的最好方法穩妥一點是行業ETF,收益最大化是找到潛力股,陪著企業成長 要問我哪個潛力股,我也不知道,我也在研究……
shu fen
shu fen2025年1月12日
@TJ_Research01 週末算了下A股賬戶淨值,這2025年首月虧了接近8個點,不過我對2025年在A股盈利總體20%這件事還是有信心的。去年3月的時候最多虧了35%,10月份幸運逃頂,轉虧為盈23%。 對於A股我認為2月到3月階段是做多A股的好階段,核心邏輯是隨著特朗普上臺後對中國政策明朗化,春節消費數據反彈,A股會迎來一波大級別的反彈,不過在A股切勿做長線投資,長線可能會跌回3000點以下去。 我在A股和美股,都大倉位持有人形機器人賽道,我判斷人形機器人所處行業階段類似2019年新能源汽車,隨著產業鏈龍頭量產並產生利潤,新能源汽車滲透率是從2020年開始爆發,並迎來了上中下產業鏈的大繁榮,出現了多隻10倍股。 人形機器人同理,有著AI技術的加持,行業景氣度會越來越高,當前在A股美股,人形機器人領域中小市值公司較多,這或許也是AI領域投資機會最大的細分領域了。
35.25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