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 @eigen_da 推出 v2,将吞吐量从 15MB/s 提升至 100MB/s,我想深入探讨 EigenDA 是如何实现这一点的,与 v1 相比。 在 v1(原始 EigenDA): • 当 L2 的排序器将一个区块发送到 EigenDA 时,分散器(在 EigenDA 内部)将 blob 进行纠删编码,分割成块(较小的 blob 片段)。 • 块被发送到不同的存储操作员。 • 每个存储操作员处理自己的一组块(较小的 blob 片段),因此没有两个操作员处理相同的块。 • 这种方法实现了横向扩展:更多的操作员 → 可以处理更多的块 → 更高的吞吐量 → 更高的 TPS。 在 v2(新 EigenDA): • EigenDA 将元数据(blob 头)和数据(编码块)通信分开。分散器仅将 blob 头发送到 DA 节点,这些节点在请求数据负载之前验证支付和速率限制。 • 数据编码通过将 blob 标准化为 8192 块来简化,使编码无状态且不那么复杂。数据为所有法定人数编码一次,减少冗余。 • LittDB(专用数据库)旨在在标准硬件上实现快速、可靠的键值存储。它放弃了数据更改和复杂的事务,专注于顺序数据过期,以支持可扩展性要求。 @fuel_network 和 @aevoxyz 已经上线,但正如我在之前的文章中所写,EigenDA 并不局限于 rollups 和加密,它也是支持任何软件所需数据吞吐量的基础设施。
EigenDA
EigenDA2025年7月30日
今天,在@ethereum成立10周年之际,我们推出了EigenDA V2,具有100 MB/s的吞吐量,使其成为第一个突破三位数门槛的数据可用性解决方案。 随着以太坊进入第二个十年,我们很自豪能够帮助推动其下一波创新的扩展。 了解更多 🧵
14.3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