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话题
#
Bonk 生态迷因币展现强韧势头
#
有消息称 Pump.fun 计划 40 亿估值发币,引发市场猜测
#
Solana 新代币发射平台 Boop.Fun 风头正劲

0xTodd
持有人 & 研究员 |
@researchnothing 合作伙伴 |
@ebunker_eth 验证器 |
做多比特币,热爱世界。
看来这次轮到我的号进入 ChatGPT 的灰度测试了😆
Plus 账号可以体验 GPT 官方的 AI Agent 了。
想重申一下我的观点,上周晚上和 Amber 那次直播里我也提到过:
1. 未来大模型 LLM 自己就会亲自做 AI Agent,然后凭借自己的入口优势占掉绝大多数市场。
2. 第三方 AI Agent 是个少见的边际效应不会递减的生意。你如果做 AI Agent 一直用其他大模型,你的用户越多,你的成本越高。
3. 大模型自己的成本却是第三方 Agent 的几分之一。这样的竞赛太难了。
4. 第三方 Agent 只能靠独家的数据,才能获得一些护城河,尽管烧钱买数据这事,依然是这些大模型互联网巨头最擅长的。

3.61K
加密货币 ETF 越来越多了
比如 Bitwise 推的这个是一篮子 10 个加密货币组成的指数。
(虽然过去 N 年各家 CEX 推了好几次都没成功)
目前的进度是 SEC 先是批了,后面又指示暂缓,所以迟迟没能上市。
另外,从这个 10 指数,你能看到很多端倪。
首先是美国优先
所以你能看到 XRP SOL SUI LINK Avax 甚至 DOT
PS:而且相比 SUI, Facebook 三杰之首 Aptos 看起来有点掉队。
其次是交易所代币被排除在外。
可惜了 BNB ,它实际是加密货币大盘的重要组成部分
最后是 PoW 代币里,独爱 LTC,却不爱 BCH 和 Doge,可见 PoW 并不获得额外优势。
灰度的 GDLC 指数则更加保守,标的只有 5 个:
但是依然符合大体这个规则:
(1)美国优先
(2)不接受平台币
(3)PoW 并不具备特别优势
当然,灰度 GDLC 情况也类似,先是被 SEC 批注,后又暂停。
根据相关知情人士分析,似乎中 SEC 中的某个委员反对提案进而导致被暂停,反对的理由是需要先有一个标准,才能上线这些指数型 ETF。




Nate Geraci7月23日 05:22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交易与市场部已*批准* Bitwise 10 加密指数 ETF...
然而,与 Grayscale 数字大型资本 ETF 一样,此批准命令被暂停。
在我看来,这两者都应该尽快被允许转换/上市。
这是一个奇怪的情况。

107.06K
借着 Jason 帖子聊个题外话。
以太坊 Staking 的进入/退出排队时间到底是怎么算出来的?
曾经,以太坊为了避免网络参与共识的节点数量变化太快,导致不必要的波动(一切以稳定为主😂),所以设置了这个【流失率(Churn)】指标。
这个流失率,是随着整体的 Staking 规模增加而缓慢增加,比如目前就是每 Epoch 最多新增/减少 8 个节点,如果按照单节点 32 $ETH 计算的话,也就是图里这个 256/epoch。
而以太坊一个 epoch 包括 32 个区块,也就是 6.4 分钟,每 6.4 分钟之内,最多进入/退出 8 个节点。这才是限制以太坊 Staking 进出排队的技术原因。
后续呢?所以以太坊推动了布拉格升级,允许单个节点存的 ETH 上限从 32 提到→ 2048 枚 $ETH 。
就是为了应对这种“大户暴击”式抵押或者解质押的情况。
试想一下,如果我们假设这些退出的节点,60 万以太坊属于若干大户的话,每人都从 32 改为 2048 节点打满,那它们提现就会从 9 天排队瞬间缩短到 3 小时左右。
也就是说——还没等信息发酵呢,代币就已经充值到 Binance OKX 了😂
当然,布拉格升级之后,大节点的采用目前是慢慢增加的,看了一下 beaconcha, 粗粗看大概有四五百人已经升级到了大节点模式。
后面以太坊的大节点肯定会越来越多,也见到越来越少的排队时间。



陈剑Jason 🐡7月23日 09:37
这几天关于突然出现超过50万个ETH排队解除质押的事情引起了不少讨论,很多人担心砸盘风险,目前到底是谁在如此大规模的解除质押还不得而知,分享一下我的看法,先说结论,这种集群级别的解除质押必然是某个单一机构的行为,下面会具体讲到。
在以太坊进入POS的历史上。如图2所示,把时间线拉长来看,上一次发生如此大规模解除质押,是去年1月份Celsius破产清算急需用钱,瞬间也将50多万个ETH解除质押,导致整个网络验证着队列被堵住了7天,而这次又是同等规模的解除质押,目前整个网络被堵住了8天,所以是谁又要破产了?还是说谁要获利出逃了?(孙哥,是你的话眨眨眼👀)
但如果只从进入和退出质押排队的情况来看,这次倒是不需要像上次那样恐慌,上次是相比于解除质押的数量,进入质押的几乎忽略不计,而这次如上图所示,在此之前已经有多天进入质押的排队数量与退出质押平齐,所以差不多能对冲掉,倒是不用太慌。


12.76K
今天摸索出了一个教程留存,方便后面如果有人研究 EOS/Vaulta/$A 可能用到。
EOS 这个链还是挺复杂的,而且资料文档比较分散。
首先 EOS 它现在改叫 Vaulta,代币叫 $A,这个大家都知道了。
神奇的是,Vaulta 它现在居然还有两条链并存:
一条是 EOS 传统那种虚拟机的,就是大家比较熟悉的,带 RAM 机制的免费转账模式。
一条则是 EVM 兼容链,走的是以太坊 gas 机制。
两条链互跨则是通过一个官方网关。
跨链的方式很有特色,就是直接给网关转账(eosio.evmin),然后备注 memo 放地址(0x1234……5678)。
更神奇的是,其实现在 $EOS 这个代币依然是存在的,还可以和 $A 进行 1:1 互换。
而老 $EOS 的作用就是用于跨链。
推测是,由于 Vaulta 之前上线 EVM 时,Vaulta 还没改名,所以这个跨链网关只能跨 $EOS。
所以创造了一个最神奇的局面:
在 Vaulta 上的代币是 A
在 Vaulta EVM 上的代币是EOS
尽管两者 1:1 互换 😂
另外,几个细节需要注意的是:
首先,不是要转 A 给网关,要转 EOS 给网关。
$A 怎么换 $EOS ?
也是转账,是直接通过给 core.vaulta 转账实现的
另外跨链费用是 0.1 EOS
所以低于 0.1 EOS 会跨链失败,尝试了好几次才成功。




11.26K
由于 $SPK 拉盘了
导致 Sparkfi 里的稳定币利率
性价比直接上去了


區塊先生 🐡 ⚠️ (rock #58)7月23日 11:42
有人是因為看那場直播才買到 $SPK 的嗎?✊🏼
LFG!!!
大概一個月前我在影片裡有特別提到幾個重點代幣, $SPK 就是其中之一🔥
還沒看的可以回顧一下 👉

47.11K
川普要把可口可乐里的玉米糖浆(果葡糖浆)换成真正的蔗糖,他真的太懂了😂。
我最想做的两个双盲实验之:
1.蔗糖可乐和果葡糖浆可乐,到底能不能喝出来;
2.百事可乐和可口可乐,到底能不能喝出来?
人生未解之谜级别。


The White House7月17日 04:58
"我一直在与@CocaCola谈论在美国的可乐中使用真正的甘蔗糖,他们已经同意这样做。我想感谢可口可乐的所有权威人士。这将是他们非常好的举动——你们会看到。这就是更好!" –总统唐纳德·J·特朗普

8.32K
我最高兴的就是看到,以太坊终于开始【实质性】推动主网 L1 提速。
目前以太坊平均 gas limit 已经爬升到了 3700w,很快会全面提高到 4500w,这意味着以太坊主网比以前 (3000w) 更快了 50% 左右。
毕竟,提高 gas limit 才是最立竿见影提高以太坊性能的方案。
其实特别好理解,你用的每一笔交易都要付 gas;而一个以太坊区块能够处理的 gas 的最大值,就是 gas limit。
比如我给某人转 $ETH ,gas 消耗是 21000,一个以太坊区块的 gas limit 是 3700w,意味着在 12 秒之内(一个区块间隔),以太坊最多可以处理 3700w÷2.1w=1761 笔交易,理论峰值 TPS 相当于 146。
当然,因为转账 ETH 是消耗 gas 最少的方式,实际上复杂的 DeFi 交易会占用更多的 gas。因此,ETH 的实际 TPS 要更低一些。
很多人会问,既然如此,为什么以太坊不直接把 gas limit 提高到更高呢?例如之前说的四亿上限,那样岂不是更快?
你需要知道,以太坊作为一条区块链——还记得区块链的本质么?就是账本不可篡改。
而账本不可篡改的前提是,全网的账本副本足够多。
而众所周知,维护一个全节点账户是没有补贴的。如果盲目提高 gas limit,会让区块链账本变大,以至于让节点们的负担越来越重,进而让全网帐本数变少。
以前的存档节点已经到 20 TB 了,说实话,谁好人家常备 20 TB 大硬盘做慈善啊,所以过去真的没法再增加 gas limit了。
因为一旦账本数量减少,或者家用设备无法参与共识,这可是“动摇链本”。
那为什么这次,以太坊却轻松提高到了 3700w?
原因在于 Geth 最近发布了 v1.16 客户端,终于让以太坊的存档节点,从 20 TB 骤降到 1.9 TB,大缩 90%,所以才让基金会和节点们,有胆量继续提高 gas limit。
那为什么能骤降 10x 呢?
这是因为,过去的存档节点,采用【基于哈希的存储模式】,而现在改为了【基于路径的存储模式(即 PBSS)】。
在过去的哈希模式下,存档节点主打就是“应存尽存”,存储完整的历史树版本;无自动修剪;所有数据直接堆放在主数据库中,导致历史数据高度重复冗余。
而改为基于路径的存储模式后,节点通过路径在树中索引;不再无脑存储所有值,只存储差异值,这样体积就可以非常紧凑,重复内容大大减少了。
此外,在数据库中只持久化一个完整的状态快照,对应最近 128 个区块的全状态。并且修剪 90,000 区块(12.5 天)以前的数据,这避免了存储所有历史区块的完整快照,大大减少了冗余。
所以,正是因为存档节点体积降低了,甚至一个 HDD 机械硬盘都可以跑了,以太坊主网才敢于直接提高 gas limit。
按照现在的方式,有序缓慢先提到 4500w,再提到 1 亿上限也不成问题。
到时候,以太坊主网 L1 的 TPS 轻松突破 100 也不是难事,那时候作为“世界稳定币结算层”,还是蛮够用的。
最逆天的是,考虑到现在 Tron 这个逆天 gas 费(非能量模式下),甚至不远的将来,我们能看到以太坊的费用比波场还低 😂




54.5K
看到新闻 @yalaorg Yala 的 TGE 选在下周,正是大饼刚刚新高,二饼勇攀高峰,流动性充裕,情绪 Fomo 的时间。
而回想当时 Babylon 的 TGE 时间则是不小心选在了 4 月中旬 ,也就是今年大饼唯一跌破 80K 的时候。
真的是时也命也。
有人曾问过两者同为 BTC Fi 到底有什么区别,今天在 TGE 前夕开一个帖子来聊聊。
首先,是协议的实现方式。
Babylon 未来会有自己独立的一条L1,使用比特币抵押作为额外的安全保障,地位有点类似于比特币侧链。具体来说,$BABY 持有者来跑 PoS 节点,负责出块;而比特币抵押者负责验证,做最终性签名。
这样的好处是,独立 L1 性能更快,自由度大。
而 Yala,则是直接用以太坊作为结算层,不会发行自己的链,相当于封装版比特币。这样,链安全性由以太坊保障,协议安全性的瓶颈主要集中在跨链桥和多签上。
这样的好处是,采用以太坊会获得更好的兼容性,而且显然,产品开发也会更快。
另外两者的产品目标也不一样。
Babylon 有了自己 L1 之后,会和其他公链一样,发力 DeFi、RWA 以及各种应用。主打的是一个大而全。
Yala 把 BTC 跨到以太坊上之后,则是专注在稳定币赛道。它让 $YBTC 能够超额抵押生成稳定币 $YU (有点类似于 MakerDAO 中 ETH 超额抵押生成 DAI/USDS),所以 $YALA 是专攻稳定币。
考虑到天才法案最近顺利的进展,现在也是及时地借上了东风。
现在越来越多人意识到了,区块链的杀手级应用其实就是——比特币、以太坊和稳定币,围绕它们构建的应用,希望能够锦上添花。


24.42K
0xTodd 已转发
AI 正在影响Web3,AgentFi 会是下一轮浪潮的核心变量吗?
明晚, 将携手行业 alpha,围绕「AgentFi:AI 浪潮下的 Web3 智能体经济新机遇」展开深度对谈:
活动详情🔽
日期:7月18日(星期五)
时间:20:00
语言:中文
嘉宾阵容:
- Haotian @tmel0211(独立研究员)
- 0xTodd @0x_Todd(Nothing Research 合伙人 / Ebunker 联合创始人)
- LaoBai @wuhuoqiu(前 ABCDE 投资与研究合伙人)
- Howe @0xcryptoHowe(Amber Group 实习生)
- Anne @AnneXingxb(Amber Group AI 研究员)
话题包括 Agent 创业机会、结构性变量、AI+Crypto 的融合路径与未来展望。
欢迎收听,一起预见智能体经济的下一个爆点👉
明晚見!

4.58K
热门
排行
收藏
链上热点
X 热门榜
近期融资
最受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