驗證者管理必須成為第一層代幣經濟的一部分 雖然像@ethereum或@solana這樣成熟的網絡可能需要不同的討論,但新推出的第一層鏈的現實卻截然不同。 在它們的早期階段,這些網絡通常會以一種準交易的方式向驗證者分配大量的委託作為“補償”,為網絡參與奠定起跑線。 雖然我沒有詳細分析每個新鏈的驗證者集,但整體趨勢是明確的。成為前10名的驗證者通常保證年獎勵超過100,000美元。對於那些即使是中等認可的鏈,這個數字會攀升到300,000–500,000美元,甚至每年超過100萬的情況也並不罕見。 但問題不僅僅是驗證者賺得很多。 我的立場一直是:“只要驗證者所貢獻的價值等於或大於他們所獲得的,系統就是正常運作的。” 真正的問題是我們缺乏驗證這些貢獻的手段。如果代幣通脹使持有者承受負擔,而驗證者的實際影響仍然不明朗,這難道不是設計缺陷嗎? 像代幣獎勵這樣的定量指標在鏈上是透明記錄的。但驗證者的實際貢獻——社區支持、SDK改進、參與治理或組織本地活動——卻不容易通過鏈上數據捕捉。因此,大多數網絡對一個關鍵問題幾乎沒有可見性:“這個驗證者對生態系統實際上有多少正面影響?” 我相信基金會和核心團隊必須建立最低貢獻標準。僅僅根據正常運行時間和性能來評估驗證者的時代已經結束。技術可靠性只是基線。網絡應該全面評估驗證者在社區建設、開發者生態系統增長和治理討論中的角色。實質上,每個驗證者都應該有一個公開的“KPI儀表板”。 透明性不是可選的——而是強制的。基金會必須發布標準化的定期(例如,季度或半年)驗證者貢獻報告。理想情況下,這些報告應該允許鏈上數據(例如,獎勵、正常運行時間)和鏈外貢獻(例如,開發者PR數量、舉辦的活動、社區參與)進行並排比較。 這種程度的披露將使代幣持有者和社區能夠自己回答一個關鍵問題:“為什麼這個驗證者獲得這麼多?” 此外,可能是時候考慮動態獎勵調整了。低於定義貢獻閾值的驗證者可能面臨減少甚至撤銷獎勵。相反,傑出的貢獻者應該獲得額外的獎勵。就像健康的企業衡量投資回報率一樣,健康的協議應該評估其“通脹投資回報率”。 代幣持有者和社區有權知道:驗證者提供了什麼服務來證明每年數十萬的獎勵是合理的?如果這種信息不對稱持續存在,最終將侵蝕對代幣的信任——並壓制其價值。 如果加密生態系統想要倡導去中心化和透明性,它必須首先審查其最大通脹受益者的活動。 說到底,通脹是網絡支付的成本。如果我們無法清楚地說明誰在獲得它,為什麼,以及多少——那麼代幣經濟就淪為空洞的算術。特別是當驗證者位於成本結構的頂端時,衡量和披露他們的效用不僅是良好的做法——而是一種生存策略。 每當我聽到某個鏈上的驗證者每年賺超過一百萬美元時,我都會誠實地問自己: “他們提供了什麼樣的服務或價值,才能獲得如此補償?” 我相信,這種好奇心就是通往更透明和更具韌性的生態系統之旅的開始。
5.6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