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介紹穩定幣的Visa:下一個重大舉措 Visa通過其分銷網絡和卓越的用戶體驗,為現有支付系統帶來並提取顯著價值。這種動態如何轉化為加密貨幣? 介紹穩定幣的Visa (VfS)
2/ Visa 是全球最強大的金融科技公司之一,為幾乎所有金融科技應用提供無縫的用戶體驗。 然而,他們收取高額的手續費:每筆交易 0.5-3% 的費用。 這對於大多數線上商業來說是一項重要的開支。
3/ Visa 在市場上佔據主導地位,因為他們: - 合作而非分裂 - 建立了一個由銀行治理的聯邦網絡,而不是由盈利董事會管理 - 提供了卓越的用戶體驗 - 受到監管 - 建立了大量的 POS 機器以進行現實世界的支付
4/ 如果有人為穩定幣建立一個 Visa 呢? 讓我們來看看當前的情況: 隨著美國政策制定者推動穩定幣的監管,現在正是建立聯邦穩定幣網絡的最佳時機。 然而,並非所有穩定幣公司都為此做好準備。讓我來解釋一下:
5/ 現在,我們有三種類型的穩定幣提供者: a) 傳統穩定幣(Circle, Tether) b) 收益分享穩定幣(Agora) c) 穩定幣即服務協議(m0, Stably) 要理解它們,我們需要看看為什麼 Visa 在市場上以其經濟模型取得成功。
6/ Visa 成功地利用強大的網絡效應:隨著越來越多的銀行與他們合作,發行了更多的卡片,鼓勵更多的商家接受它們。 銀行反過來可以為用戶提供更多的信用,創造出一個全面的飛輪效應。 這是一個雙贏的局面。
7/ Visa 最初是一個聯邦網絡,由銀行共同管理系統——而不是政府或單一的營利公司。它的設計旨在成為一個中立的資金轉移基礎設施,由其參與者擁有和管理。 讓我們來看看當前的市場:
8/ a) 傳統穩定幣 Tether 和 Circle 發行穩定幣,使用者和商家接受這些穩定幣以獲取美元流動性。 他們從短期國庫券中獲得約 4% 的收益,並將所有收益保留給自己。
9/ b) 收益分享穩定幣 我創造了這個術語,所以聽起來可能有點奇怪。這些穩定幣發行者允許第三方企業使用他們的穩定幣,從他們平台上閒置的資產中獲得收益。 但協議無法擁有品牌和基礎設施。
10/ c) 穩定幣即服務協議 這些協議使任何人都能發行自己的白標穩定幣,而無需擔心許可證和其他複雜性。收益也可以在參與者之間分享。 然而,這種方法也面臨挑戰。
11/ 這就是 Visa 對穩定幣的作用所在。它應該提供以下所有功能: • 發行、財庫 API • 共享流動性層 • 鏈抽象路由 • KYC/AML、旅行規則工具包 • 合規堆疊即服務 • 開發者與商家 SDK
12/ 不過,仍然有很多未解的問題: - 風險會轉移到商家/發行者身上嗎? - “Visa for Stablecoins” 必須提供什麼基礎設施? - 共享流動性能在不擁有基礎設施的情況下運作嗎? - 最重要的是,如何改變用戶習慣?
17.65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