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話題
#
Bonk 生態迷因幣展現強韌勢頭
#
有消息稱 Pump.fun 計劃 40 億估值發幣,引發市場猜測
#
Solana 新代幣發射平臺 Boop.Fun 風頭正勁

塞哥
19年入圈韭菜,沉迷Crypto無法自拔,數據分析,視頻聊專案 | B站:塞哥Web3 | 油管、小紅書視頻合輯:EvanCrypto17 | X 私信可能會被官方遮罩 | Telegram:EvanIs17 | ERC-7943 Supporter and @Brickken Ambassador
塞哥 已轉發
【圍剿“有毒訂單流”:Jump 要親自為 Solana 打造鏈上納斯達克了嗎?】
前兩天看到 Jump Crypto 發布一篇文章提出了 DFBA(雙流批次拍賣)這個概念,旨在解決傳統交易市場尤其是 CLOB 的固有問題,力圖消除不公平的速度競爭,保護市場參與者。
考慮到 Jump 與 Solana 之間千絲萬縷的關係,以及近期 Solana 的融資情況和 SOL 版微策略的進展,個人認為 Jump 在這個時間點上提出 DFBA 是個非常值得深入探究的行為。
所以這篇文章分享一下我對 DFBA 的理解(反正自己也研究了,就順便把我學到的精華再投餵給大家😆俗稱“吃了吐”)
另外非常感謝塞哥分享這個信息。在 crypto 這個異常浮躁的市場上,塞哥絕對是為數不多一直保持著本心在做投研的博主了,指路塞哥的分析👉
▰▰▰▰▰▰▰▰▰▰▰▰
文章分下面幾個部分,我會分幾個 thread 寫完,今天先寫上半部分。
上半部分:CLOB vs DFBA
1️⃣關鍵術語解釋(chiikawa 版):maker、taker、有毒訂單流、自然交易流、逆向選擇
2️⃣CLOB 的結構劣勢:最快的人拿走了最多利潤,MM 承受了最多損失,普通散戶也受到了一定損害
3️⃣Jump Crypto DFBA 運作機制:雙流設計、批次拍賣、統一清算價
下半部分:如何訂單分流
4️⃣訂單分流的“思想鋼印”——傳統金融的「Who, Where, How」框架
5️⃣加密貨幣如何復刻與“魔改”TradFi 訂單分流體系的「Who, Where, How」
6️⃣加密貨幣的終局之路在哪裡:DFBA、ZK 聲譽、意圖交易?
扯蛋(彩蛋?)環節
7️⃣Jump 的真實目的:打造 Solana 的鏈上納斯達克?
▰▰▰▰▰▰▰▰▰▰▰▰
🚩第一章:關鍵術語
首先要認識市場的三類主要角色,今天會頻繁使用 chiikawa 舉例子(其實很想做個低脂二創視頻,但我水平有限實在是搞不定,等以後吧)。
⭕️人物角色如圖所示:
-做市商 (MM/LP/maker):勤勞的“做市商小八”。
通過在市場上同時掛出買單和賣單,他們為市場提供了至關重要的流動性,賺取微薄的買賣差價。但與此同時,他們也必須承擔價格波動的風險。
-交易者 (Taker):交易者可以分為兩種訂單流:
🌊自然流量 (Natural Flow):老實巴交“散戶吉伊”。交易的目的是滿足真實需求,例如投資或消費。他們對做市商而言是安全的、受歡迎的客戶。
🌊有毒流量 (Toxic Flow):他們是伺機而動的“黃牛烏薩奇”(黃兔子的皮,黃牛的心!)。這類交易者利用“信息或速度“優勢,專門捕獵那些“定價錯誤”的訂單。
他們的存在,是做市商面臨的最大風險——【逆向選擇】 (俗稱怕什麼來什麼),就是說,做市商小八最不想成交的對手方,偏偏就是最想和小八交易的人——烏薩奇。
▰▰▰▰▰▰▰▰▰▰▰▰
🚩第二章:CLOB 為何在區塊鏈水土不服?
CLOB 的規則很簡單:出價最高(或最低)的人先成交,同價則「先下單」的人先成交。
⭕️CLOB 的缺陷:CLOB 的本質是一場速度競賽。勝利永遠屬於跑得最快、消息最靈通的“烏薩奇”,他能搶在市場價格普及時,吃掉“小八”那些還未更新的過時報價,攫取利潤。
這場競賽導致了三個後果,如下圖:
-風險錯配:小八(做市商)承擔了幾乎全部的逆向選擇風險而虧損。
-贏家通吃:烏薩奇(高速交易者)拿走了本應屬於市場流動性的利潤。
-成本轉嫁:為了生存,小八不得不擴大自己的買賣價差,最終這份成本被轉嫁到了無辜的吉伊(普通用戶)身上。
另外,CLOB 在區塊鏈上的缺陷被放大,主要體現在:
-MEV 危機:區塊鏈的區塊生產者(礦工/驗證者)擁有重新排序交易的權限。他們可以看見所有待處理的交易,並成為市場中那個擁有最終決定權的“烏薩奇”,甚至摧毀“時間優先”的原則。
-Gas 費與延遲:鏈上高昂且不穩定的交易成本,讓做市商無法像在傳統市場那樣高頻地更新報價,使得他們的報價更容易“過時”,成為被攻擊的目標。
-流動性碎片化:加密世界的流動性分散在成百上千個 DEX 中,每個獨立的鏈上訂單簿都相對更薄,更容易受到價格衝擊和惡意操縱。
▰▰▰▰▰▰▰▰▰▰▰▰
🚩第三章:DFBA 如何重塑規則?
面對 CLOB 在區塊鏈上暴露出的危機,DFBA(雙流批次拍賣)不是在舊規則上打補丁,而是改變交易的核心——將競爭的本質從“速度比拼”,拉回到了“價格比拼”。
⭕️DFBA 的三大核心機制
✅【雙流設計 (Dual Flow)】:
系統強制將市場劃分為兩個獨立的撮合池:掛單(Maker)池和吃單(Taker)池,並設立鐵律:掛單只能與吃單成交。
這確保了做市商之間不會進行內耗式的零和博弈,而是專注於為擁有真實交易需求的“自然流量”提供服務,從根本上保護了流動性提供者的生態健康。
✅【批次拍賣 (Batch Auction)】:
系統不再是來一筆訂單就處理一筆,而是在一個極短的時間窗口內(如 100 毫秒)收集所有訂單。
在這個時間窗口內,烏薩奇無論是第 1 毫秒到,還是第 99 毫秒到,沒有任何區別。所有訂單都被視為“同時到達”。
烏薩奇最核心的速度優勢被瞬間剝奪,延遲套利策略失效。
✅【統一清算價 (Single Clearing Price)】:
在每個批次內,系統會匯集所有買賣訂單,計算出一個能最大化成交量的唯一成交價,所有在該批次內成交的訂單,無論最初報價如何,都以這個統一、公平的價格結算。
這意味著烏薩奇也無法點對點地狙擊小八那個“過時且定價錯誤”的報價,所有參與者都在同一條價格線上,價格歧視被消除。
⭕️對照理解:
為了方便理解,我把這三個機制分別找了對應的參照物,包括傳統金融中的批發商模型、美股集合競價,和 CoW Swap 這三個相似的案例。對比如下表。
⭕️黃牛烏薩奇的優勢如何被剝奪?DFBA 的高明之處
傳統思路是「識別壞人,然後禁止壞人」,但這非常困難,因為黃牛可以也常常偽裝成普通散戶。
DFBA 的思路是「改造環境,讓壞的行為無利可圖」。
我們推演一下在 DFBA 機制下黃牛烏薩奇的走向,如下圖👇
➤ 如果烏薩奇選擇作為“吃單方 (Taker)”:
▷ 他的訂單會被放入 Taker 池。
▷ 在這裡,他的速度優勢被「批次拍賣」和「統一清算價」廢除。
▷ 他被迫像一個普通的“吉伊”一樣,以公平的市場價完成交易,無利可圖。
➤如果烏薩奇試圖作為“掛單方 (Maker)”:
▷他的訂單會被放入 Maker 池。
▷在這裡,因為「雙流設計」他無法與其他做市商交易,也就無法攻擊同行。
▷他必須像“小八”一樣,老老實實地通過提供有力的報價和數量來競爭成交機會。
▷這等於讓黃牛從一個“掠食者”被迫變成了一個“建設者”。
⭕️結論: DFBA 通過其機制設計,讓烏薩奇基於速度的延遲套利策略失效了。它將所有參與者引導到兩條路徑上:要麼成為流動性提供者,要麼成為流動性需求者。
▰▰▰▰▰▰▰▰▰▰▰▰
但需要注意的是,DFBA 機制只解決了 CLOB 問題的一角——因“速度”造成的不公平競賽。但是區塊鏈交易需要兼顧很多的目標,不止是公平,還有效率、安全性、去中心化等等,甚至可能還需要考慮現有做市商的利益關係。
所以 jump 在文章中寫到「我們特意未規定如何確定 maker 和 taker,而是根據交易所自身的需求來決定」,並且給了一些案例。也就是說具體到如何進行“訂單分流”,這仍然是一個非常重要且關鍵的議題,具體方式取決於多種綜合因素。
如何進行“訂單分流”這部分內容也蠻有意思,因為這個大方向裡包含了一些還沒 TGE 的重量級項目👊👊這個內容留到下半部分。
所以,螢幕前的小八和吉伊們,準備好迎接新的時代了嗎?可能以後再也沒有邪惡烏薩奇發來的有毒訂單了!(當然,這只是個理想情況,畢竟聰明的烏薩奇🐰們還可以研究市場然後轉向下一個套利策略…………)




58.23K
昨天把視頻轉到朋友圈,又有很多朋友評論或者私聊我說:你這也太像小 lin 說了吧,讓我改名“小 Sai 說”。
我也絲毫不避諱,就是參考(抄)她的剪輯啊,關鍵是抄都很難啊😭,如果你們真的研究過小 lin 的剪輯,那是真“大神”,我連 10% 都學不到的。
因為我沒有系統學過剪輯,所以只能從頭部博主到處借鑒,包括 JY 和他的剪輯、Van1sa 說實話都有學習他們的一些剪輯細節。@JYdmnLFG @bluehouroot @vanisaxxm
但做了好幾天的視頻後發出來後,並沒什麼流量(雖然比半年前好),我也是有點焦慮的,問題出在哪?發的時間不對?推特依靠互動推流算法嚴重?大眾不感興趣?搞得心煩煩的。
而後去重新看了小 lin 一個非常日常分享的視頻,裡面我覺得有一個點讓我想開了:
做視頻內容不是爆款邏輯,而是信任邏輯。
是的,我可以隨時隨地拍一個 OKX Meme,拍一個幣股撕逼的視頻來跟上“熱點”,隨便剪剪可能流量都好很多。
但那是我想要做的事嗎?顯然不是,因為那瀏覽量對應的數字,確切地展示了是有這麼多人看了我的內容,我得對粉絲或者別人負責。
我不想哪一天你點開我的視頻,只能看到今天這發生了啥,明天誰又和誰吵起來了,我想通過我的視頻真真切切地告訴大家——區塊鏈並不是什么神秘的東西,是一種很方便的技術,再讓大家少點上當受騙。
順便哎,賺點錢。
談到的另一個點是 內容體系,這是每一個內容創作者都應追求的。
這也是可能後續我會考慮出一些最基礎的內容,從小白的角度入手,聊聊一些基礎概念,然後再進階,最後再到深度投研。自成一個體系,不能今天這一拳,明天那一腳的。
最近由於自己工作的壓力越來越大,也在考慮辭職,轉向全職 Web3 這邊,那時候我相信我的內容會有更快的更新頻率與更高的質量,加油!


塞哥8月17日 18:00
「一山不容二虎,USDT 與 USDC 的明爭暗鬥」
⁉️是什麼讓 Circle 緊急開發公鏈,又是什麼讓 Tether CEO 口出狂言?
‼️前腳穩定幣《天才法案》剛通過,後腳兩家最大发行商就打了起來,傳統行業巨頭更受牽連!
歡迎觀看本期視頻,讓我們欣賞 USDT 與 USDC 之間的戰爭~
27.57K
兄弟們宣布個大事,小塞我也入職啦!
鑑於這篇 ERC-7943 的文章驚動了 Brickken 官方@Brickken ,他們公司的行銷負責人 TG 上私信問我有沒有興趣當他們的大使。
我再三考慮還是接了,所以很榮幸我能成為 Brickken 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中文區大使。
在接之前,我已經在網上完全調研了他們公司。Brickken 是一家位於西班牙巴塞羅那的公司,他們的聯創 @xaler2 上次在文章中也說了,就是 ERC-7943 的作者。
該公司是一家面向 B 端的 RWA 平台,簡單來說就是他們為企業級客戶提供 RWA 資產上鏈解決方案,並最終將 RWA 資產上鏈並做出交易平台交付給客戶。後續也有計劃推出自己的 RWA 資產市場。
目前 Brickken 已經成功將 3 億美元的資產上鏈,並擁有 3500w 美元的 TVL。這家公司已經發了 Token 叫 $BKN , 市值還比較小,大家可以關注一下。
可能 Brickken 在出 RWA 方案的過程中發現,很多 RWA 資產在代幣化的過程中有相似性,因此提出了 ERC-7943 這個標準。
我的工作也比較簡單,就是在推特及時為大家跟進 Brickken 、ERC-7943 的最新進度或者進行 RWA 的一些知識分享,大概頻率是一週一次,有機會我也會拍拍視頻。
如果中文區有興趣想做 RWA 項目的老闆,也可以找我對接。
除此之外,日常分享 Crypto 知識,拍攝投研視頻我也會繼續做,這兩者並不衝突~
所以 Congrats to me!Get 第一份圈內工作(算是吧)!
@Brickken @xaler2 @EdwMata


塞哥8月12日 11:20
《ETH 漲到 1w ?痴人說夢!—— 直到我看到這個提案》
“研究了 ERC-7943,我仿佛看到了 ERC-20、ERC-721 ‘先賢’的影子,ETH 或許真能借此上 1w,我必須拍一個視頻聊聊,太興奮了!”
這是我研究 ERC-7943 後給朋友的一句話。現在看來,由於內容晦澀難懂,且各種數字、提案、專業術語較多,以文字形式寫一篇文章較為合適,廢話不多說,直入主題。
下文大致有這麼幾塊內容:
1⃣以太坊提案基礎概念
2⃣ERC-7943 提案的內容
3⃣適合 RWA 資產合規上鏈的代幣標準
4⃣當下 RWA 資產上鏈使用的代幣標準
5⃣ERC-3643 與 ERC-7943 的詳細對比討論
6⃣我的奇思妙想
————————————————————
❓什麼是 ERC/EIP?(熟悉的朋友跳過)
EIP 全稱 Ethereum Improvement Proposals (以太坊改進提案),就是允許任何人對以太坊進行改進提案(提意見)。可以是核心代碼層,也可以是應用層,總之你覺得以太坊哪裡需要改你就可以提,然後你的提案後面就會跟一個數字唯一標識。比如小塞我就可以提了一个 EIP-888。
但是否執行要經過以太坊社區多輪討論審核,例如我們經常聽說的以太坊升級就是根據不同的 EIP,對以太坊進行升級改進。
這是以太坊的 EIP 提案社區:
ERC 全稱 Ethereum Request For Comment (以太坊意見徵求稿),則是 EIP 的一種形式,大家也能在上面的网站看到 ERC 專欄。簡單理解就是 ERC 專注在以太坊的應用改進上,使以太坊的應用更廣泛或者更方便。
——————————————————
❓什麼又是 ERC-20/721/1155?(熟悉的朋友跳過)
ERC-20/721/1155 就是上述的提案之一,那為什麼這幾個提案這麼重要?
ERC-20 定義了“同質化代幣”標準,說人話就是任何人都可以在以太坊發行很多數量的某個代幣,我們常見的代幣一大部分都是 ERC-20 形式的。比如 LINK、UNI、AAVE、Pepe 以及其他各種 meme 山寨幣,在以太坊都是以 ERC-20 形式存在的。
ERC-721 則是“非同質化代幣”標準,聽不懂?我換個名字你就明白了 —— NFT。就是這個代幣只能有一個,也就對應著只有一個人能持有這個東西。
ERC-1155有點難理解,簡單來說你用這個協議創造代幣,你可以指定你的代幣是 ERC-20 還是 ERC-721 ,並且還支持“批量”的功能,因為上述兩種代幣只能進行單筆轉帳(並不是本輪討論的重點)。
——————————————————
了解了上述基礎信息,我們進入正題:
❓‼️什麼是 ERC-7943?
原提案在這:
ERC-7943: uRWA - Universal Real World Asset Interface,An interface for common base tokens defining compliance checks, transfer controls, and enforcement actions for Real World Assets (RWAs).
翻譯過來 ERC-7943 是一種通用的 RWA 資產類型。
是一種符合合規檢查、轉帳可控、甚至強制執行的代幣。
講人話就是可以將任意資產以該代幣形式上鏈,但是該代幣有了被監管/管控的功能。
該提案由 @xaler2 在 5 月提出的,這老哥是 OpenZeppelin @OpenZeppelin 敲代碼的,熟悉這個組織的或者寫過智能合約代碼都知道,該組織就提供了 ERC-20/721/1155 的標準代碼庫,在以太坊技術圈很有名。因此這老哥的技術能力應該毋庸置疑。
同時這老哥也是 Brickken @Brickken 的 Co-founder,這個公司是專門做 RWA 的。ERC-7943 提案該公司也在做支持。
——————————————————
❓ERC-7943 到哪一步了?
首先我們要了解正常的 ERC 提案上線要經歷的步驟:
1) 提案起草 Draft:社區成員起草詳細提案與代碼
2)審查階段 Review:由社區人員與核心開發商量能否上線、怎麼改進,最後形成一個社區都沒啥異議更加標準的提案或者打回。
3)確認時間 Last Call:最後 14 天,大家再 Review 還有什麼問題不。
4)最終上線:上線以太坊測試網、主網,提供該標準的代碼。
ERC-7943,7 月 31 日進入了 2 階段,這是決定 ERC 是否上線的決定階段,過了就基本上了,過不了就寄了,這個階段往往看以太坊社區對於這個 ERC 的共識強不強,異議多不多,還有其他安全性,標準性問題,通常會持續 2 個月到 2 年不等,看社區的支持程度。
以太坊社區關於 ERC-7943 主要的討論在
ethereum-magicians :
還有 github 的代碼庫:
目前在 ethereum-magicians 有一個爭議,該提案與之前 ERC-3643 的衝突比較大,因為這兩者的代幣類標準都是面向 RWA 的,開發者進行了激烈的辯論,所以我在下文總結了一下目前適合 RWA 資產的 ERC 代幣標準的區別。
——————————————————
✅ 關於 RWA 資產上鏈拓展內容、自我觀點與想法
下述內容是我認為適合做 RWA 上鏈的代幣形式,關於 ERC-3535、ERC-3643、ERC-7943、ERC-1400、ERC-2222 的討論都為個人觀點,並非客觀。首先我們通過這個表格了解一下各個標準的內容以及各自的特色(參考了 GPT)
通過上述表格與參考菠菜 @bocaibocai_ 與孟岩老師 @myanTokenGeek 的代碼和文章:
個人認為,ERC-3525 雖在代幣形式層面契合部分複雜情況下的 RWA ,但缺少強調合規層面的管控;
ERC-1400 則專門針對證券類型代幣的標準;
ERC-2222 則擁有收益派發功能;
以上標準都缺少 RWA 的“大一統”特性,RWA,Real World Assets,應一個標準盡可能地支持更多現實類型資產,並要附帶強制合規功能。監管方要的是絕對控制,這也是我認為 Ondo 為什麼要做‘機房鏈’。
所以如今 ERC-3643 被 SEC 主席點名。
從兩邊的提案與代碼,我認為 ERC-7943 更像是 3643 的簡潔版本,ERC-7943 重點強調“合規”功能,對任意 RWA 資產類型都交由引用的人重新設計“個性化 RWA 資產功能”的函數。
因此 ERC-7943 也命名為 uRWA - Universal Real World Asset Interface,通用 RWA 資產接口。
說人話就是 ERC-7963 僅僅設計了凍結、強制轉移、白名單等功能,其他想生息或者拆分,再寫函數表示即可。
你可以在此基礎上發放股息,或者添加任何你想要的 RWA 資產功能,ERC-7943 僅提供了“合規”功能。
“我給了你合規的鑰匙,你想開哪個 RWA 資產的抽屜?”
——————————————————
🆚接下來我會再詳細討論 ERC-3643 與 ERC-7963 的差別,以讓我們更好理解這兩類資產類型的區別(完全個人觀點)
我們直接拉底層函數看看。
ERC-3643 可以實現 ERC-7943 目前的所有功能,而且擁有一個 OnchainID 的 ID 指到一個身份認證的合約,來實現 KYC 實名功能。這個合約它存儲並管理用戶的身份信息、權限、驗證數據等。
但 ERC-7943 在設計時捨棄了 KYC 的功能,作者 @xaler2 認為 3643 不夠簡潔, KYC 並不是 RWA 資產的必須選項,如有需要可再繼承類添加相應功能,具體的他舉了 Promissory notes 資產與政府 RWA 項目。
詳見:
因此他將很多 ERC-3643 中的 MUST 變為了 Maybe,放出很多自定義的功能。
僅僅編寫了“強制轉帳”、“凍結地址”、“獲取凍結地址的代幣數量”、“轉帳權限”、“白名單”。
但 ERC-3643 的編寫者認為,不用為小眾的 RWA 資產考慮。總之都有點要吵起來的意思,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
——————————————————
✅最終的我的看法還是:
ERC-7943 更簡潔,面向範圍更大,ERC-3643 更細緻,但相對來說面窄了一點點。同時討論區有一個律師發表了意見,很多國家的法律對於 OnchainID 這種將身份信息放在鏈上不太友好。
因此從技術上來看,我個人是偏向支持 ERC-7943 的。
但誠然,ERC-7943 還在早期,還有很多需要以太坊社區成員討論。
而 ERC-3643 已經形成標準,且運行很久了,已經有了該標準的組織 @ERC3643Org ,並已得到了很多機構的支持,也被 SEC 主席點名了。
——————————————————
⬇️當下 RWA 資產在鏈上的主要代幣化流通形式是什麼樣的?
通過 的數據我們可以看見,目前主流的 RWA 資產在鏈上都是以基礎 ERC-20 + 自定義擴展功能實現的。
因此 ERC-3643 好像在 RWA 中應用也沒想像的那麼廣,畢竟目前的主流資產都沒有採用其方案,只有一小撮人達成共識用了,背後還是好幾家的公司在推進。所以不能說 ERC-7943 沒有機會 flip。
———————————————————
✅如果你看到這,那我們回到開始的話題,我為什麼興奮?
最近 ETH 價格大家有目共睹,但我在之前的文章中就有討論,漲是好事你好我好大家好,但這樣漲是不健康的:
以太坊的上漲應該是生態的繁榮帶來 ETH 的燃燒/通縮/緊缺,我們細數過去我聽說/見過的牛市:
17 年 ICO 牛市,ERC-20 代幣標準上線,萬物上鏈,齊刷刷拉盤。
20-21 年 Defi + NFT,新的敘事與資產類型爆火(ERC-721 18 年就上線了,但 21 年炒火了)
我們發現每一輪牛市都會有一種資產類型的代幣會火,甚至去年比特幣銘文那一波也是新的資產類型。
參考歷史,新的代幣類型很大概率會成為以太坊本輪牛市下一階段的主題,畢竟就像 @HAZENLEE_ 所說,“你不會真指著華爾街拿真金白銀拉到高點給你解套呢?”
而為什麼是 RWA 代幣類型,或者說概率很大?我們能從種種跡象看出以太坊將在這輪周期會主走 RWA 敘事:
V 神已經將以太坊從“世界計算機”改口為“世界金融賬本”
Ethereum 上線從未宕機,Tom Lee 說它很適合做金融產品層,因此瘋狂 CX 華爾街。
類似 Robinhood 這樣的大機構在以太坊生態上建立 RWA 資產(我沒找到Robinhood 在 Arbitrum 上用的什麼代幣類型,有懂的可以探討一下)
等等等等......
所以不僅我認為,很多人也認為 RWA 將會是這輪牛市的主旋律,也會是區塊鏈走向 Mass Adoption 的第一大步。
但我一直苦於普通人根本沒有參與 RWA 的點來吃上紅利,而恰好,這個時間段出現了 ERC-7943,現在看下來,或許真是一個突破口。
——————————————————
⬇️下面再說點我的臆想:
因為ERC-7943 夠 Universal,夠簡潔,而且比 ERC-3643 更容易做出來,且更被容易包裝成合規“RWA”概念。
小塞我期待的其實不是股票上鏈、不是債券上鏈,更不是什么房地產碳信用上鏈,我期待的是舅舅家的椅子也能上鏈,那種 fomo 才是狂暴大牛應有的東西。目前來看 ERC-7943 可以做到,也能講出好聽的故事。
但冷靜理性地想想,若 ERC-7943 能火,那背後肯定有無數華爾街、陰謀集團的操盤,他們要看上該代幣類型才行。
——————————————————
✅So,倘若,萬一,如果這個代幣類型真火了,我們普通人有哪些機會?
首當其衝,肯定是第一個應用 ERC-7943 的代幣,那時候不管你是什麼 RWA(股票債券那種就算了,與真實價格錨定)一定要那種含糊不清的,越抽象越好,比如某某不入流公司的收益憑證,某個荒郊野嶺的屬地權。
然後,就是該類型資產的交易所,那是一级市場玩家應該關注的。
目前我就想到這兩種方式可以參與。
剩下的內容要掛圖,繼續寫在 Thread 裡⬇️




71.38K
好久不寫投研,寫了就被抄襲😅
@CoinRank_io 又不是不給你們用,最起碼提一嘴哥們啊虧我激動地翻到作者簡介,還以為是我呢
哥們凌晨出差機場研究 EIP 論壇,看各個 ERC 提案對比,看底層代碼函數,寫文畫圖。
你們可倒好, “GPT 幫我總結一下”就成自己的了,佩服!


塞哥8月12日 11:20
《ETH 漲到 1w ?痴人說夢!—— 直到我看到這個提案》
“研究了 ERC-7943,我仿佛看到了 ERC-20、ERC-721 ‘先賢’的影子,ETH 或許真能借此上 1w,我必須拍一個視頻聊聊,太興奮了!”
這是我研究 ERC-7943 後給朋友的一句話。現在看來,由於內容晦澀難懂,且各種數字、提案、專業術語較多,以文字形式寫一篇文章較為合適,廢話不多說,直入主題。
下文大致有這麼幾塊內容:
1⃣以太坊提案基礎概念
2⃣ERC-7943 提案的內容
3⃣適合 RWA 資產合規上鏈的代幣標準
4⃣當下 RWA 資產上鏈使用的代幣標準
5⃣ERC-3643 與 ERC-7943 的詳細對比討論
6⃣我的奇思妙想
————————————————————
❓什麼是 ERC/EIP?(熟悉的朋友跳過)
EIP 全稱 Ethereum Improvement Proposals (以太坊改進提案),就是允許任何人對以太坊進行改進提案(提意見)。可以是核心代碼層,也可以是應用層,總之你覺得以太坊哪裡需要改你就可以提,然後你的提案後面就會跟一個數字唯一標識。比如小塞我就可以提了一个 EIP-888。
但是否執行要經過以太坊社區多輪討論審核,例如我們經常聽說的以太坊升級就是根據不同的 EIP,對以太坊進行升級改進。
這是以太坊的 EIP 提案社區:
ERC 全稱 Ethereum Request For Comment (以太坊意見徵求稿),則是 EIP 的一種形式,大家也能在上面的网站看到 ERC 專欄。簡單理解就是 ERC 專注在以太坊的應用改進上,使以太坊的應用更廣泛或者更方便。
——————————————————
❓什麼又是 ERC-20/721/1155?(熟悉的朋友跳過)
ERC-20/721/1155 就是上述的提案之一,那為什麼這幾個提案這麼重要?
ERC-20 定義了“同質化代幣”標準,說人話就是任何人都可以在以太坊發行很多數量的某個代幣,我們常見的代幣一大部分都是 ERC-20 形式的。比如 LINK、UNI、AAVE、Pepe 以及其他各種 meme 山寨幣,在以太坊都是以 ERC-20 形式存在的。
ERC-721 則是“非同質化代幣”標準,聽不懂?我換個名字你就明白了 —— NFT。就是這個代幣只能有一個,也就對應著只有一個人能持有這個東西。
ERC-1155有點難理解,簡單來說你用這個協議創造代幣,你可以指定你的代幣是 ERC-20 還是 ERC-721 ,並且還支持“批量”的功能,因為上述兩種代幣只能進行單筆轉帳(並不是本輪討論的重點)。
——————————————————
了解了上述基礎信息,我們進入正題:
❓‼️什麼是 ERC-7943?
原提案在這:
ERC-7943: uRWA - Universal Real World Asset Interface,An interface for common base tokens defining compliance checks, transfer controls, and enforcement actions for Real World Assets (RWAs).
翻譯過來 ERC-7943 是一種通用的 RWA 資產類型。
是一種符合合規檢查、轉帳可控、甚至強制執行的代幣。
講人話就是可以將任意資產以該代幣形式上鏈,但是該代幣有了被監管/管控的功能。
該提案由 @xaler2 在 5 月提出的,這老哥是 OpenZeppelin @OpenZeppelin 敲代碼的,熟悉這個組織的或者寫過智能合約代碼都知道,該組織就提供了 ERC-20/721/1155 的標準代碼庫,在以太坊技術圈很有名。因此這老哥的技術能力應該毋庸置疑。
同時這老哥也是 Brickken @Brickken 的 Co-founder,這個公司是專門做 RWA 的。ERC-7943 提案該公司也在做支持。
——————————————————
❓ERC-7943 到哪一步了?
首先我們要了解正常的 ERC 提案上線要經歷的步驟:
1) 提案起草 Draft:社區成員起草詳細提案與代碼
2)審查階段 Review:由社區人員與核心開發商量能否上線、怎麼改進,最後形成一個社區都沒啥異議更加標準的提案或者打回。
3)確認時間 Last Call:最後 14 天,大家再 Review 還有什麼問題不。
4)最終上線:上線以太坊測試網、主網,提供該標準的代碼。
ERC-7943,7 月 31 日進入了 2 階段,這是決定 ERC 是否上線的決定階段,過了就基本上了,過不了就寄了,這個階段往往看以太坊社區對於這個 ERC 的共識強不強,異議多不多,還有其他安全性,標準性問題,通常會持續 2 個月到 2 年不等,看社區的支持程度。
以太坊社區關於 ERC-7943 主要的討論在
ethereum-magicians :
還有 github 的代碼庫:
目前在 ethereum-magicians 有一個爭議,該提案與之前 ERC-3643 的衝突比較大,因為這兩者的代幣類標準都是面向 RWA 的,開發者進行了激烈的辯論,所以我在下文總結了一下目前適合 RWA 資產的 ERC 代幣標準的區別。
——————————————————
✅ 關於 RWA 資產上鏈拓展內容、自我觀點與想法
下述內容是我認為適合做 RWA 上鏈的代幣形式,關於 ERC-3535、ERC-3643、ERC-7943、ERC-1400、ERC-2222 的討論都為個人觀點,並非客觀。首先我們通過這個表格了解一下各個標準的內容以及各自的特色(參考了 GPT)
通過上述表格與參考菠菜 @bocaibocai_ 與孟岩老師 @myanTokenGeek 的代碼和文章:
個人認為,ERC-3525 雖在代幣形式層面契合部分複雜情況下的 RWA ,但缺少強調合規層面的管控;
ERC-1400 則專門針對證券類型代幣的標準;
ERC-2222 則擁有收益派發功能;
以上標準都缺少 RWA 的“大一統”特性,RWA,Real World Assets,應一個標準盡可能地支持更多現實類型資產,並要附帶強制合規功能。監管方要的是絕對控制,這也是我認為 Ondo 為什麼要做‘機房鏈’。
所以如今 ERC-3643 被 SEC 主席點名。
從兩邊的提案與代碼,我認為 ERC-7943 更像是 3643 的簡潔版本,ERC-7943 重點強調“合規”功能,對任意 RWA 資產類型都交由引用的人重新設計“個性化 RWA 資產功能”的函數。
因此 ERC-7943 也命名為 uRWA - Universal Real World Asset Interface,通用 RWA 資產接口。
說人話就是 ERC-7963 僅僅設計了凍結、強制轉移、白名單等功能,其他想生息或者拆分,再寫函數表示即可。
你可以在此基礎上發放股息,或者添加任何你想要的 RWA 資產功能,ERC-7943 僅提供了“合規”功能。
“我給了你合規的鑰匙,你想開哪個 RWA 資產的抽屜?”
——————————————————
🆚接下來我會再詳細討論 ERC-3643 與 ERC-7963 的差別,以讓我們更好理解這兩類資產類型的區別(完全個人觀點)
我們直接拉底層函數看看。
ERC-3643 可以實現 ERC-7943 目前的所有功能,而且擁有一個 OnchainID 的 ID 指到一個身份認證的合約,來實現 KYC 實名功能。這個合約它存儲並管理用戶的身份信息、權限、驗證數據等。
但 ERC-7943 在設計時捨棄了 KYC 的功能,作者 @xaler2 認為 3643 不夠簡潔, KYC 並不是 RWA 資產的必須選項,如有需要可再繼承類添加相應功能,具體的他舉了 Promissory notes 資產與政府 RWA 項目。
詳見:
因此他將很多 ERC-3643 中的 MUST 變為了 Maybe,放出很多自定義的功能。
僅僅編寫了“強制轉帳”、“凍結地址”、“獲取凍結地址的代幣數量”、“轉帳權限”、“白名單”。
但 ERC-3643 的編寫者認為,不用為小眾的 RWA 資產考慮。總之都有點要吵起來的意思,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
——————————————————
✅最終的我的看法還是:
ERC-7943 更簡潔,面向範圍更大,ERC-3643 更細緻,但相對來說面窄了一點點。同時討論區有一個律師發表了意見,很多國家的法律對於 OnchainID 這種將身份信息放在鏈上不太友好。
因此從技術上來看,我個人是偏向支持 ERC-7943 的。
但誠然,ERC-7943 還在早期,還有很多需要以太坊社區成員討論。
而 ERC-3643 已經形成標準,且運行很久了,已經有了該標準的組織 @ERC3643Org ,並已得到了很多機構的支持,也被 SEC 主席點名了。
——————————————————
⬇️當下 RWA 資產在鏈上的主要代幣化流通形式是什麼樣的?
通過 的數據我們可以看見,目前主流的 RWA 資產在鏈上都是以基礎 ERC-20 + 自定義擴展功能實現的。
因此 ERC-3643 好像在 RWA 中應用也沒想像的那麼廣,畢竟目前的主流資產都沒有採用其方案,只有一小撮人達成共識用了,背後還是好幾家的公司在推進。所以不能說 ERC-7943 沒有機會 flip。
———————————————————
✅如果你看到這,那我們回到開始的話題,我為什麼興奮?
最近 ETH 價格大家有目共睹,但我在之前的文章中就有討論,漲是好事你好我好大家好,但這樣漲是不健康的:
以太坊的上漲應該是生態的繁榮帶來 ETH 的燃燒/通縮/緊缺,我們細數過去我聽說/見過的牛市:
17 年 ICO 牛市,ERC-20 代幣標準上線,萬物上鏈,齊刷刷拉盤。
20-21 年 Defi + NFT,新的敘事與資產類型爆火(ERC-721 18 年就上線了,但 21 年炒火了)
我們發現每一輪牛市都會有一種資產類型的代幣會火,甚至去年比特幣銘文那一波也是新的資產類型。
參考歷史,新的代幣類型很大概率會成為以太坊本輪牛市下一階段的主題,畢竟就像 @HAZENLEE_ 所說,“你不會真指著華爾街拿真金白銀拉到高點給你解套呢?”
而為什麼是 RWA 代幣類型,或者說概率很大?我們能從種種跡象看出以太坊將在這輪周期會主走 RWA 敘事:
V 神已經將以太坊從“世界計算機”改口為“世界金融賬本”
Ethereum 上線從未宕機,Tom Lee 說它很適合做金融產品層,因此瘋狂 CX 華爾街。
類似 Robinhood 這樣的大機構在以太坊生態上建立 RWA 資產(我沒找到Robinhood 在 Arbitrum 上用的什麼代幣類型,有懂的可以探討一下)
等等等等......
所以不僅我認為,很多人也認為 RWA 將會是這輪牛市的主旋律,也會是區塊鏈走向 Mass Adoption 的第一大步。
但我一直苦於普通人根本沒有參與 RWA 的點來吃上紅利,而恰好,這個時間段出現了 ERC-7943,現在看下來,或許真是一個突破口。
——————————————————
⬇️下面再說點我的臆想:
因為ERC-7943 夠 Universal,夠簡潔,而且比 ERC-3643 更容易做出來,且更被容易包裝成合規“RWA”概念。
小塞我期待的其實不是股票上鏈、不是債券上鏈,更不是什么房地產碳信用上鏈,我期待的是舅舅家的椅子也能上鏈,那種 fomo 才是狂暴大牛應有的東西。目前來看 ERC-7943 可以做到,也能講出好聽的故事。
但冷靜理性地想想,若 ERC-7943 能火,那背後肯定有無數華爾街、陰謀集團的操盤,他們要看上該代幣類型才行。
——————————————————
✅So,倘若,萬一,如果這個代幣類型真火了,我們普通人有哪些機會?
首當其衝,肯定是第一個應用 ERC-7943 的代幣,那時候不管你是什麼 RWA(股票債券那種就算了,與真實價格錨定)一定要那種含糊不清的,越抽象越好,比如某某不入流公司的收益憑證,某個荒郊野嶺的屬地權。
然後,就是該類型資產的交易所,那是一级市場玩家應該關注的。
目前我就想到這兩種方式可以參與。
剩下的內容要掛圖,繼續寫在 Thread 裡⬇️




20.14K
熱門
排行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