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話題
#
Bonk 生態迷因幣展現強韌勢頭
#
有消息稱 Pump.fun 計劃 40 億估值發幣,引發市場猜測
#
Solana 新代幣發射平臺 Boop.Fun 風頭正勁
更多資金,更少代幣?
不難理解,較大的募資往往主導了人們的注意力——大型輪次如同即時的信號增強,吸引用戶(通常是正確的)期待隨之而來的豐厚空投(如果有代幣即將推出,為什麼會低於最新估值交易呢?)
權衡:
募資越大,代幣的分配通常越緊縮。無論是 sybils 還是資本結構的限制,大多數高知名度的空投最終都會被大量稀釋。一旦資本被鎖定,幾乎沒有空間留給慷慨的社區份額。
這就是為什麼像 Hyperliquid 和 Kaito 的故事如此突出。
兩者都實現了自我增長。兩者都做出了有意義的回饋。
Hyperliquid 釋放了 30% 的供應量,並且完全是自我增長的。
Kaito 僅籌集了 1000 萬美元,但仍然將 10% 分配給其社區(是的,實際上只有 3% 被認領,我知道,但仍然如此)。
如果:
較小的募資實際上可以證明是一種競爭優勢——給予團隊更多的靈活性來獎勵早期採用者,並創造那些將農民轉變為長期傳道者的成功故事,吸引下一波信徒?
從這個角度看,幾個當前的項目脫穎而出,值得關注:
- Ethos(約 200 萬美元籌集)
- Abstract(約 1100 萬美元)
- Theoriq(超過 1000 萬美元)
- OpenLedger(超過 800 萬美元)
- Mitosis(超過 700 萬美元)
我沒有答案,但我會將這個假設標記為未來的收據。

1.21K
熱門
排行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