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話題
#
Bonk 生態迷因幣展現強韌勢頭
#
有消息稱 Pump.fun 計劃 40 億估值發幣,引發市場猜測
#
Solana 新代幣發射平臺 Boop.Fun 風頭正勁
為什麼馬卡龍被罵得這麼慘?
我個人做app覺得馬卡龍的結果完成度比v0好一些,甚至還充了一個月會員鼓勵,後來發現公眾號標題越來越不對勁,今天很多博主出來說馬卡龍是agent行業冥燈了,所以做如下思考:
1)對“一刀切”行銷手法的反抗。
在To B時代,做大客戶靠的是“打品牌+不出錯”,所以滿屏“顛覆”“革命”大家還能接受,對大公司而言是戰略敘事。但當一個startup也喊出“超越扎克伯格”這種口號,的確是過度包裝了。
其實馬卡龍的定位並不差,personal agent加上人文關懷的角度也挺好。但行銷一上來就拉滿,反而觸發了用戶的逆反心理。再疊加近半年各種真假參半的AI產品橫飛,消耗了大量用戶的精力。像我這樣願意花1–3小時親自體驗每款新產品的重度用戶,幾次失望之後情緒自然集中爆發。
2)市場還在“大而全產品”到to c小精品的過渡期。
目前用戶只願意接受兩類創新:要麼是deepseek這種“國運級”突破,要麼是大科技公司的重大更新。連Manus這樣的產品都會被挑刺(自媒體/用戶的鄙視鏈和偏見比builder強無數倍),更別說初創公司了。
但現實是,很多在2023年拿到VC資金的團隊,到2025年終於推出第一代To C產品,不可避免要面對市場和用戶的嚴刑拷。
類比遊戲行業,早期玩家只認“大作”,但隨著市場成熟,逐漸細分出MOBA、FPS、JRPG等類別,甚至出現了獨立遊戲這種小作坊生意。長期來看,To C產品無法提供統一標準的體驗,但會帶來源源不斷的創新。標準的缺失只能靠分類細化去解決,而不是一刀切的批判。
AI To C產品也是一樣:它既會有基建型“大作”,也會有小而美的獨立精品。市場必須接受這種並存格局,才算真正進入成熟期。
熱門
排行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