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話題
#
Bonk 生態迷因幣展現強韌勢頭
#
有消息稱 Pump.fun 計劃 40 億估值發幣,引發市場猜測
#
Solana 新代幣發射平臺 Boop.Fun 風頭正勁
上週三(9月10日)我們發佈了一篇與 Nano Banana 的對比報告,直接點燃了行業裡“xx vs Nano Banana”的AI生圖品牌營銷大戰:
兩天後,LoveArt 開始大規模砸廣告,主打“整合Nano Banana”,同時密集鋪開 KOL 測評;
而即夢則在週五+週末加碼,全面推廣 Seedream 4.0,並且在各種場景裡直接 vs Nano Banana 橫向對比。
作為親歷者,雖然因為動作快躲過了營銷大戰,但這次“vs Nano Banana”讓我第一次切實感受到 LoveArt 初創重金投放 + 即夢步步緊逼的壓迫感。
幾點感想:
1. 敘事要當 First mover。
我們在 9.3 就已經完成準備,把賣點和對比框架提前鋪好。等熱度爆發時,別人還在準備廣告投放,我們已經吃到第一波流量紅利。比起事後跟進,先聲奪人+設定敘事節奏才是性價比最高的打法。
2. 初創要避開硬碰硬。
LoveArt vs 即夢看起來熱鬧,但背後是資源的硬耗。兩家全網投放平均近 200 條廣告/測評,已經是全球頂配級別的預算,功能也都主打廣告/設計。對即夢來說可能不算什麼,但 LoveArt 的壓力可想而知。初創團隊如果在重要營銷節點和大廠撞車,極容易陷入“燒預算、回報難成正比”的陷阱。更戲劇性的是,即使初心不是硬碰硬,即夢上線了agent功能後,輿論甚至出現了“LoveArt 被即夢背刺”的聲音。
3. 生圖市場正在被快速標準化,需要快速找到niche。
當對比維度已經固定在“細節還原 / 色彩自然度 / 一鍵設計”等這些點時,如果沒有獨特 niche,很難突圍。MyShell 的優勢在於有創作者社區,走的是 to D → 再反哺 C 的飛輪路徑;
即夢背靠字節大廠的資源和渠道,含著金湯匙出生,不必多說;
而獨立 agent 產品往往強調 personalization,和用戶是點對點關係,難以沉澱社區和粘性。典型例子:我一個月前還極力推薦 Manus,但如今已被棄用。
在這種競速市場,敘事起點 > 後續火力;資源有限的團隊必須取巧,找到屬於自己的 niche;真正能留下來的不是單點炫技,而是能自我造血、形成社區的生態。

熱門
排行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