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话题
#
Bonk 生态迷因币展现强韧势头
#
有消息称 Pump.fun 计划 40 亿估值发币,引发市场猜测
#
Solana 新代币发射平台 Boop.Fun 风头正劲
上周三(9月10日)我们发布了一篇与 Nano Banana 的对比报告,直接点燃了行业里“xx vs Nano Banana”的AI生图品牌营销大战:
两天后,LoveArt 开始大规模砸广告,主打“整合Nano Banana”,同时密集铺开 KOL 测评;
而即梦则在周五+周末加码,全面推广 Seedream 4.0,并且在各种场景里直接 vs Nano Banana 横向对比。
作为亲历者,虽然因为动作快躲过了营销大战,但这次“vs Nano Banana”让我第一次切实感受到 LoveArt 初创重金投放 + 即梦步步紧逼的压迫感。
几点感想:
1. 叙事要当 First mover。
我们在 9.3 就已经完成准备,把卖点和对比框架提前铺好。等热度爆发时,别人还在准备广告投放,我们已经吃到第一波流量红利。比起事后跟进,先声夺人+设定叙事节奏才是性价比最高的打法。
2. 初创要避开硬碰硬。
LoveArt vs 即梦看起来热闹,但背后是资源的硬耗。两家全网投放平均近 200 条广告/测评,已经是全球顶配级别的预算,功能也都主打广告/设计。对即梦来说可能不算什么,但 LoveArt 的压力可想而知。初创团队如果在重要营销节点和大厂撞车,极容易陷入“烧预算、回报难成正比”的陷阱。更戏剧性的是,即使初心不是硬碰硬,即梦上线了agent功能后,舆论甚至出现了“LoveArt 被即梦背刺”的声音。
3. 生图市场正在被快速标准化,需要快速找到niche。
当对比维度已经固定在“细节还原 / 色彩自然度 / 一键设计”等这些点时,如果没有独特 niche,很难突围。MyShell 的优势在于有创作者社区,走的是 to D → 再反哺 C 的飞轮路径;
即梦背靠字节大厂的资源和渠道,含着金汤匙出生,不必多说;
而独立 agent 产品往往强调 personalization,和用户是点对点关系,难以沉淀社区和粘性。典型例子:我一个月前还极力推荐 Manus,但如今已被弃用。
在这种竞速市场,叙事起点 > 后续火力;资源有限的团队必须取巧,找到属于自己的 niche;真正能留下来的不是单点炫技,而是能自我造血、形成社区的生态。

热门
排行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