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在幾家公司工作過,從創業到首次公開募股(IPO)及以後。這裡有五個我作為投資者所帶著的教訓。這些教訓在電子表格中並不存在。 1. 文化是公司的第二產品:公司有兩個產品 - 一個是賣給客戶的,另一個是賣給員工的。我曾在一些對文化非常重視的公司工作,也在一些不重視文化的公司工作過 - 對於文化和產品同樣用心的公司,作為投資者非常吸引人。這並不意味著他們為員工建造遊樂場。例如,亞馬遜對其文化非常用心。這並不適合每個人,但它有效。丹納赫(Danaher)是另一個著名的例子。 2. 沒有公司有“權利”進入第二幕:建立一個成功的單一產品業務是困難的。成為一個多產品業務則是極其複雜的。你需要保持核心業務的增長,以資助第二幕。你的客戶並不欠你在新領域的成功。新興熱點業務的員工與“舊”公司的員工之間的文化緊張關係很高。此外,第二幕是如此艱難,以至於它需要比第一幕更大,才真的值得。 3. 執行勝過策略:任何人都可以制定一個優雅的策略。成功執行的記錄才是重要的。每位成為公司首席執行官的人都可以口若懸河。他們都能講述一個引人入勝的故事,說明他們為什麼會成功。每次都給我堅定的執行,而不是精美設計的策略。 4. 我喜歡創始人主導的企業的“機會”:在某個時刻,你的公司將會面臨危機。你將不得不“賭上整個業務”才能走出困境。這需要管理層和員工的信念。我見過創始人這樣做,也見過專業經理這樣做。再次,每次都給我創始人。 5. 避免那些消化不良的公司:大衛·帕卡德(David Packard)曾經著名地說過:“更多的企業死於消化不良,而不是飢餓。”一家公司一次只能做好2-3件事。避免那些試圖做太多事情的公司。它們會失敗。
Andy 🍕🏔️
Andy 🍕🏔️14 小時前
你有過任何與上市公司相關的經驗,這些經驗影響了你作為投資者的看法嗎?我來開始:
266.59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