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值高还是估值贵?这是个问题。 Buidlpad马上开启打新的Lombard,4.5亿的估值,大家都说太高了。 从我的角度,我不怕估值高;核心判断应该是:估值贵不贵,市场到底认不认。 显然,Lombard项目方也料到了这点,所以做的东西跟传统Btcfi有本质区别。 整体上看,产品结合了资产发行+金库+中间件三部分,主打为BTC应用提供流动性,赚的是流动性税。这个模式并不是用技术取胜,而是整个商业模式角度的重构。具体说来: 首先资产发行和金库,先把BTC可以标准化成可以跨链且非托管的生息质押产品LBTC,让比特币能直接和Defi链接,产生收益;中间件则可以一键把BTC介入链上任意的生态,相当于路由。 组合起来,其实就跟稳定币做基础流动性资产一样,Lombard只不过是把这个稳定币换成了比特币。不去从技术上搞L2以及改造BTC,而是直接复用现有成熟的以太坊及多链 DeFi 市场,为BTC 建一个标准化流动性入口。 所以,这也是Lombard战略合作方,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交易所、Defi这些,因为满足了海量闲置BTC,甚至更长远的机构对比特币生息的刚性需求。 从这角度上,你既可以说他是比特币流动性基建,也可以说是比特币资产管理平台。 这个逻辑下,LBTC 上线三个月就聚拢了 10 亿 TVL,就不奇怪了,也侧面论证了需求确实旺盛,这个商业模式现阶段是成立的。 因此,对于看好下一轮BTC应用肯定爆发的人来说,这个估值和叙事就很有想象空间。但对不相信BTC生态的人来说或者仅仅当作一个传统的Btcfi,一切就都不成立。 高估值能不能冲?归根结底不是看估值本身,而是看有没有人信。估值高,有人认,那就是便宜;估值低,没人认,那就是贵。 这也是这个市场的最有魅力,最残酷的地方: 共识才是估值的最终定价方式。
43.04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