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BMNR可能給幣圈和美股埋下了次貸+luna的大雷》 在短短一個多月的時間裡,Bitmine(BMNR)的公司,從一個默默無聞的數千萬的小市值,搖身一變成為了持有超過49億美元以太坊的巨無霸。 這豐功偉績,用蛇吞象都不足以形容其牛逼, 不得不說,操盤手tom lee在幣圈是一戰成名 我們散戶也必須清醒的認識到,這既是以太的機會,也給我們提供了更多的交易波動的方法 bmnr的操作手法,也為數字資產金庫上市公司DAT(digital asset treasure)這種模式,既帶來了創新,也帶來了危險的先例 -- 杠杆 復盤一下bmnr的融資過程就不難發現,他們早期用了非常激進的杠杆: bmnr戰略的啟動並非依賴於自有資金,而是通過一筆2.5億美元的私募配售完成的。這是由MOZAYYX領投,包括Founders Fund(與彼得·蒂爾相關)、Pantera Capital、Kraken和Galaxy Digital在內的頂級投資者的財團。 同後來加入的傳奇投資人比爾·米勒三世和方舟投資(ARK Invest)的凱茜·伍德,為BMNR的新戰略提供了集體背書。 2.5億美元的私募加上早前一次約2070萬美元的公開發行,總計約2.7億美元的資金,顯然不足以支撐其近50億美元的收購。解開這個謎團的關鍵,在於BMNR建立的一個規模龐大且極其靈活的融資工具:“按市價發行”(At-the-Market, ATM)股權融資機制。 該機制最初授權額度為20億美元,後來迅速擴大至45億美元。ATM機制允許公司在股價高漲、市場交易活躍時,像打開水龍頭一樣,持續、機會性地在公開市場上直接出售股票募集現金。 在轉型消息和機構背書的刺激下,BMNR的股價一度飆升超過3000%,日交易額從數百萬美元激增至超過20億美元,成為美國市場流動性最高的股票之一。這為ATM機制的執行創造了完美條件。BMNR有效地將市場的樂觀情緒(體現為其高企的股價)直接轉化為購買ETH的真金白銀。 如果這就是故事的全部,那麼bmnr的模式和mstr毫無差別,但細節是魔鬼 如果我們仔細查看bmnr的資產購買進度表,就會發現早期的購買量,和他們獲得的資金量相比,要多的多 這只會有一個解釋,那就是 -- 杠杆! 再進一步檢查bmnr的公告,我們就會發現線索: 7月17日宣布持有量突破10億美元的新聞稿中,一個關鍵的腳註揭示了這一點:“其中60,000枚ETH(名義價值約2億美元)是通過價內期權持有的。 是的,不光是杠杆,而且還是期權 當然,bmnr的這一手玩的非常漂亮,先上期權,然後ATM獲得大量現金拉盤,快速降低期權的風險,同時能鎖定大量的收益。 這筆操作本身並沒有很大風險,雖然不能說完全沒有風險 但這給市場開了個危險的先例,尤其在DAT公司競爭如此激烈的時候,新入場的公司為追求更低的nav multiple(持幣額和市值比,相當於pb)以吸引投資者,如果採用類似的方法,那麼,毫無疑問的,這將給未來市場埋下必爆的地雷。 這簡直就是luna 2.0的開始 作為散戶,我們即要擁抱龐氏,享受巨大的泵,也需要緊盯這些DAT公司的杠杆,儘量避開巨大的崩
199.33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