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講最近對AI消費娛樂內容的感受: 第一點:做AI產品和社區不懂自媒體根本就是死穴。未來的 AI 工具創作者 = AI 內容創作者,內容需求驅動工具優化會成為主流。現在已經在抖音上刷到至少 10 種「AI 圖 → 視頻 → 配音」的工作流組合了,每一種都是千萬級流量新賽道。 AI 工具的第一步是“日常提效”,第二步是“娛樂消費”。 工具正在“被內容需求綁架”走向娛樂化,好的工具並不是一鍵生成某個完整功能,而是一鍵娛樂化,一鍵消費化。並且我非常理解消費娛樂是大廠看不上的賽道,大家都願意去鋪地基(例如coding),這才給了很多中小型公司/個體機會和時間。 第二點:能靠 AI 賺到錢的個體,一定是先用閉源模型實戰起來的。大部分閉源速度遠快於開源,有些產品(or工作流)幾個月就能變成 billion級別的生意。 越晚進入的人,獲得的回報不是線性下降,而是指數下降,甚至歸零。第二名連湯都喝不到。 苦等開源是理想主義,也可以是公司營銷噱頭,個體完全沒必要沒苦硬吃。在需要快速爆量和構建內容場景時,閉源模型的“交付速度+可控性”顯然更優。公司層面如果無法服務這類追求商業化的強個體,轉而應尋求服務“弱”個體(特指以消遣休閒社交為目的的用戶,參考roblox,minecraft等將遊戲原子化/可組合化的娛樂應用)。
1.99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