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讲最近对AI消费娱乐内容的感受: 第一点:做AI产品和社区不懂自媒体根本就是死穴。未来的 AI 工具创作者 = AI 内容创作者,内容需求驱动工具优化会成为主流。现在已经在抖音上刷到至少 10 种「AI 图 → 视频 → 配音」的工作流组合了,每一种都是千万级流量新赛道。 AI 工具的第一步是“日常提效”,第二步是“娱乐消费”。 工具正在“被内容需求绑架”走向娱乐化,好的工具并不是一键生成某个完整功能,而是一键娱乐化,一键消费化。并且我非常理解消费娱乐是大厂看不上的赛道,大家都愿意去铺地基(例如coding),这才给了很多中小型公司/个体机会和时间。 第二点:能靠 AI 赚到钱的个体,一定是先用闭源模型实战起来的。大部分闭源速度远快于开源,有些产品(or工作流)几个月就能变成 billion级别的生意。 越晚进入的人,获得的回报不是线性下降,而是指数下降,甚至归零。第二名连汤都喝不到。 苦等开源是理想主义,也可以是公司营销噱头,个体完全没必要没苦硬吃。在需要快速爆量和构建内容场景时,闭源模型的“交付速度+可控性”显然更优。公司层面如果无法服务这类追求商业化的强个体,转而应寻求服务“弱”个体(特指以消遣休闲社交为目的的用户,参考roblox,minecraft等将游戏原子化/可组合化的娱乐应用)。
2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