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謎團:80年代初期的高名義利率反映了高預期通脹。眾所周知,保羅·沃爾克(Paul Volcker)通過大幅減少貨幣基數增長和縮減銀行可用儲備,說服公眾通脹終於得到了控制。 1/
George Gammon
George Gammon7月29日 02:29
問題: 如果銀行僅使用銀行準備金進行銀行間結算,那麼美聯儲是如何在不增加銀行準備金的情況下,將隔夜利率從1980年代初的約18%降至2007年的5%的? 🤔
如果沃爾克採取相反的做法——進一步增加儲備——通脹可能會繼續加速,導致聯邦基金利率進一步上升。
這些影響與在低或零預期通脹環境中銀行儲備的意外變化所產生的影響正好相反。
事實上,沃爾克收緊政策的初始效果是聯邦基金利率的_上升_。但隨著人們意識到銀行貸款和貨幣增長受到限制,長期效果是反映預期通脹降低的利率下降。
因此,與@GeorgeGammon所假設的「銀行不需要銀行準備金」相反,這一事件恰恰證明了相反的觀點。(完。)
將 "breaks" 改為 "brakes."
@ArnellOErik @StevenHailAus 沒有理由認為貨幣緊縮不能通過相同的減少費雪通脹溢價渠道進一步降低已經很低的利率,只要零利率下限不受限制。
@ArnellOErik @StevenHailAus 我從未說過美聯儲政策直接影響通脹預期,除了通過其改變實際需求壓力的能力。
@ArnellOErik @StevenHailAus 這裡再次提供Darby的插圖:
@Coach_Milly_ 在談論「值得的借款人」時,你不能忽視價格的維度。只要我能找到一輛我負擔得起的勞斯萊斯,我就是一個值得的購買者!
@ArnellOErik @StevenHailAus @GeorgeGammon 關於稍後轉向聯邦基金目標的看法
@GeorgeGammon @ArnellOErik @StevenHailAus 為了回答這個新問題,在走廊系統中,對準備金的變更,例如通過公開市場操作(OMO),確實會改變聯邦基金利率(ffr)_其他條件相同_。("控制"暗示沒有其他決定因素,這是不正確的。) 由於圖片沒有告訴我們其他因素的情況,因此它們並不具結論性。
@ArnellOErik @StevenHailAus @GeorgeGammon 儘管如此,由於加拿大央行的目標利率設定所決定的儲備稀缺性,這在銀行間借貸利率中有所體現,最終限制了系統的擴張。
@StevenHailAus @ArnellOErik @GeorgeGammon 也有其他類似的事件,雖然不如這次那麼嚴重。
13.11K